布局元宇宙中的平行世界:从facebook改名meta说起


布局元宇宙中的平行世界:从facebook改名meta说起

 必爱智能 健康用脑与脑健康BIAI 2021-12-19 16:41

美东时间2021年10月28日,扎克伯格在Connect大会上正式宣布将“Facebook”更名为“Meta”——元宇宙(MetaVerse)的前缀。“Meta”源于希腊语,意为“超越”或“之上”;元宇宙,可以理解为宇宙之外的超现实世界,恰好呼应了本次大会的主题——AR与VR(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)。

改名不久,Meta即展示了秘密研发七年的“气动触感手套”项目:这款手套能让用户体验到抓取虚拟物体时的真实触感。回应了“如何触摸虚拟世界?”这一元宇宙领域的核心挑战;让我们隐约窥见,能够在AR和VR世界实现互动的,并不遥远的未来。

“元宇宙”最早出现在美国科幻大师尼尔·斯蒂芬森1992年的小说《雪崩》中,那是一个戴上耳机和目镜,就能以虚拟分身进入的虚拟空间的世界。凭借“元宇宙”这一并非颠覆性的新概念,Meta一举赢回了全球的关注和股价的飙升。一夜之间,本已风起云涌的元宇宙概念市场,再度被引爆。
 
1.   脑机接口+元宇宙:
概念炒作 or 未来将至

1)脑机接口——现实版的读心术
元宇宙的核心是用户以意识进入、创造和体验虚拟世界;如何精准识别大脑的信号,并将其完整输送到元宇宙系统,引出了脑机接口(BCI)这一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核心概念。
BCI分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种:前者通过外设,无创读取大脑信号,目前人类参与的研究多以此为主,Meta也正专注于此;后者将电极植入大脑,以求更高效、精准的脑信号读取,以马斯克的Neuralink团队为代表,相关试验多在动物身上进行,毕竟打开人类大脑,植入芯片,会令大多数人望而却步……”
伴随BCI的争论从未停息:信息安全问题、道德伦理问题、社会割裂问题……在关于“如何实现”的种种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之际,各种质疑早已纷至沓来。幸好,总有那些不顾一切憧憬明天的人类,对劈头盖脸的反对视而不见,坚定地奔向想象中的未来。
图片

2)元宇宙——充满挑战的庞大体系
作为元宇宙元年的2021,空气中时刻飘荡着未来世界的气息:元宇宙正试图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,奔流不息的想象力扩展了人类能力的边界。
然而,元宇宙不是简单的虚拟世界,是有着灵敏感官的人类,以现实真身,去游历虚拟世界;通过沉浸式的丰富体验,营造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合一;所有的虚假和索然,都会令元宇宙世界瞬间坍塌。
图片
所以,实现元宇宙需要极其雄厚的科技基础和人文支撑:满足沉浸感的交互方式、提供新鲜感的内容创造、强大的底层系统算力和通讯经济与法律。关于以上种种的研讨早已铺天盖地,在此不做展开,仅罗列一些关键词,供读者想象和思考。
交互方式:脑机接口;硬件穿戴的轻量、无线、简便;无延迟
内容创造:游戏(比如沙盒类游戏, Sandbox Games; 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Game);社交;医疗;素材;
底层系统:平台;系统;软件;应用
算力和通讯:云计算;边缘计算;5G/6G
经济与法律:区块链

2.  一夜改名:
运筹帷幄,积累多年

1)苦心布局:(VR+内容)的生态圈
早在2021年6月底,扎克伯格就表示,公司的未来规划是筑造一个元宇宙。2021年7月底,Facebook(Fb)又表示,将以每年5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,持续投入元宇宙的开发与建设。
2014年3月,Fb以20亿美元天价收购OculusVR,拉开了其布局元宇宙的序幕,彼时,Oculus的虚拟现实头盔点燃了人们对VR未来的期待;2016年,带有VR显示器、定位音频和红外跟踪系统的Oculus Rift CV1问世;2020年,售价299美元的Oculus Quest 2发布,以顺畅的画质、极少的眩晕赢得消费者好评,成功进军C端市场。
2017年,Fb投资BlendMedia,利用该库推动平台上360度视频的增长;2019年,收购VR游戏开发商 Beat Games;同年,收购云游戏公司Play Giga;2020年,收购Sanzaru Games与Ready At Dawn,助力构建 VR 游戏生态;2021年,收购 《Onward》开发商Downpour Interactive和《Population:one》开发商 BigBox,以求在VR游戏领域更深广的布局
图片

更名后,Meta将旗下Instagram和WhatsApp等纳入以母公司Meta为核心的生态圈;同时将Oculus App同步更名为 Meta Quest;而Facebook Portal 视频设备也将更名为 Meta Portal。

更名1天后,Meta就开启了第一笔并购:Supernatural (一款节拍式的锻炼APP)的开发商Within。Supernatural于2020年4月在Oculus Quest上独家发布,如今已经成为VR眼镜上最突出的健身体验之一。
图片
然而,元宇宙,只有VR和内容远远不够。如何通过脑机接口(BCI)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,通过操控和感知进行连接,才是元宇宙最重要、也最面临挑战的一环;换言之,VR和内容,需要视觉之外的其他体验来赋能,以增加其真实性和参与感。所以,BCI是意欲进军元宇宙的公司,不可逃避的战略选择和科技难题。

2)脑机接口(BCI)的抉择:侵入式 & 非侵入式
Facebook(Fb)曾经的BCI项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:
1)始于2017年的基于近红外技术的穿戴式光学BCI研究;此研究的目标,是通过无须在脑部植入电极的非侵入技术,创建一个能将大脑活动转化为文字的系统;并以这样的设备,作为AR或VR的输入。
2)始于2019年的植入式BCI研究:通过植入电极,初步解读大脑运动皮层向声道发送的信号,实现简单的意念打字;这个研究展现了对语言障碍患者恢复简单交流能力的巨大潜力,堪称神经科学的重要的里程碑。然而,遗憾的是,这个项目却在走入市场前悄然落幕,毕竟侵入式BCI很难在医学以外的领域应用。
Fb表示,愿意把更多资源投入非侵入式BCI的探索,而侵入式BCI的技术和算法未来可能会应用于非侵入式BCI。这是Facebook的第一个选择

3)脑机接口(BCI)的抉择:中枢信号解码 & 末梢信号解码
2021年7月,Facebook(Fb)正式宣布将停止研发头戴式光学BCI,并将AR/VR交互的研发重点放在EMG(差分肌电图)腕带上;相比解码中枢信号(如脑电)的BCI,解码末梢信号(运动神经末梢)的交互产品,是更便捷的元宇宙入口,也是更快捷的市场入口。
图片
其科研负责人表示:EMG腕带,是更加自然、直观、沉浸式的交互方式,能应用于全天候AR眼镜;在光学BCI研究中积累的经验,能够加速EMG腕带技术发展。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?这是Facebook的第二个选择:在AR眼镜的输入方式中,选择末梢解码输入
EMG的简要工作原理:当用户想要移动手指去执行敲击等动作时,大脑会通过运动神经元向手臂发送信号,告诉它们如何移动;EMG 可以在手腕处接收和解码这些信号,并将它们转换为设备可以执行的数字命令。
EMG设备可以从运动神经元身上获取比脑电简洁、明晰许多的信号,将大脑的意念更直接地转化为行动输入。
有趣的是,Fb的EMG技术,源自另一场天价收购。2019年9月,Fb以10亿美金收购了已获近4000万美元融资的BCI创企——CTRL-Labs;CTRL-Lab致力于研发以智能腕带为基础的,用于VR/AR的交互技术。更为有趣的是,此前,CTRL-Labs曾购买North公司的Myo 臂环周围的一系列专利,而North 公司也已经从生命健康技术,转向时尚 AR 眼镜产品。
不得不惊叹产业大佬们思维的一致性,也不禁对以末梢解码为交互基础的新一代AR充满期待。出手阔绰的大厂,出奇制胜的创企,不断为元宇宙的世界创造着神话和惊喜。

4)从“EMG腕带”到“触感手套”:操控与触感的完整闭环
EMG腕带的基础上,Meta研发了开头提到的“气动触感手套”:不但能够将大脑的运动指令输入虚拟世界,还能够为大脑输入触摸虚拟世界物体的仿真触感。这就可以实现从你决定去抓东西,到感觉抓到东西,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。这项技术将用户在AR/VR中世界中的存在感,带来革命性的提升;同时,带来更多形式的交互场景。
图片
其研发负责人表示:“手在解决 AR 和 VR 交互方面的价值非常巨大。我们用手与他人交流,了解世界,采取行动。如果能将双手完整呈现在 AR 和 VR 中,我们就可以像真实世界一样触摸、感觉和操纵虚拟世界,无需学习新的交互方式。”
结合软体机器人和微流体等新兴领域的科技,Meta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高速微流体执行器:通过手套上的一个微小的微流体芯片,控制手套的一系列气囊中的空气流量,同时配合视觉及声音的渲染,产生以假乱真的抓到物体的感觉。

图片

我们有理由相信,手的触觉反馈可能是下一个前沿领域;我们也有理由期待,未来元宇宙世界的体验会越来越接近真实;那些《盗梦空间》、《黑客帝国》中的场景或许并不遥远。

3.  元宇宙风口之下
巨头 & 资本 & 国家 & 我们

1)争先恐后的科技巨头
Meta更名之际,谷歌、微软、苹果、华为、腾讯、字节跳动等国内外科技巨头分别从基础设施、游戏、内容、社交平台等方面积极布局“元宇宙”赛道。
苹果的VR/AR设备新品已进入测试阶段,预计在2022年发布;微软将会在2022推出第一款“元宇宙产品”,用户将可以在里面使用PPT和EXCEL。
腾讯投资的游戏公司Roblox上市,市值达382亿美元,被称为“元宇宙第一股” 并独家代理Roblox中国区产品发行;英伟达推出面向企业的实时仿真和协作平台Omniverse,而宝马和爱立信已经开始利用Omniverse进行工作;华为发布首款VR眼镜“HUAWEI VR”,同时发布AREngine软件,和AR内容开发工具RealityStudio。
网易申请注册了“网易元宇宙”、“雷火元宇宙”、“伏羲元宇宙”等商标;百度申请注册“metaapp”商标;而"华为元宇宙 "、" 苹果元宇宙"、“小米元宇宙”等商标也被抢先申请注册。

2)资本的躁动与观望
被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元宇宙,给整个科技领域带来了一个“史诗级的大风口”,相关概念股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,巨额投资与收购的戏码也争相上演。
相比于AR、内容、通讯等相关产业的火爆,资本对于脑机接口的态度相对保守:技术、监管等方面的高风险;研发周期长而回报不明;难怪连Meta这样的科技巨头,也忍痛放弃了深具潜力的光学BCI研发。

3)国家的积极态度
2017年,国务院印发了《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》。在科技创新2030的重大项目中,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赫然在列。这就意味着,在面向2030年的国家科技远期战略中,脑机接口相关的研究将获得国家更大力度的支持。加上国家对科技、通讯、内容等产业的一贯支持,元宇宙在中国未来可期。

4)我们的产品目标
深圳市必爱智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【以下简称“BIAI”,BIAI = 生物智能(BI)+ 人工智能(AI)】,结合眼脑一体监测技术,并通过无创性深度脑机交互技术,开发有针对性的数字疗法。
未来的智慧医疗将会包含视觉、嗅觉、触觉、听觉等类似元宇宙的沉浸式体验,这些体验本身,也将是数字疗法——特别是针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数字疗法——的重要组成部分,元宇宙所引领的科技和理念的革命,必将为数字医疗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。
 
结束语
Meta通过进军元宇宙,实现了公司的转型和救赎;细细梳理它的进化历程,仿佛看到了整个元宇宙产业爆发式成长的缩影,启发战略性思维的同时,感慨时势造英雄的力量:有多少是运筹帷幄,又有多少是形势所迫。
无论科技的壁垒多么难于突破,无论将催生怎样未知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,虚实相生的元宇宙时代终将到来。面对植根硬核科技底座的元宇宙产业,面对不知疲倦的探索者和各执己见的批判者,脑海里竟浮现出村上春树《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》的场景,当我们沉浸于宇宙之外的欢愉世界,是否还有人会去翻阅前世的记忆?翻阅这个曾风云激荡的大时代?翻阅潮起潮落中,创新求索、不忘初心的我们。
 
 
主要参考文章:

1. 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ZmnKkmSI3AIDr06QFOUeZw 

元宇宙深度163页报告:元宇宙的未来猜想和投资机遇分析

2.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5Ji-P8D3dwHSm2z5Bmz-g 

清华大学:2021元宇宙研究报告!

3. https://a.sendbp.com/redui/article/204404/8e1c7335ed3c#friend 

终于有人把“元宇宙”说清楚了!

4. 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iYKGeJFVLDBO01f7CpFvUw 

7年秘密研发,Meta拿下元宇宙「登月项目」!气动手套让指尖有真实触感

5.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05799207241489286&wfr=spider&for=pc 

Facebook 脑机接口迎新突破,但AR/VR交互却转向EMG肌电控制

6. https://new.qq.com/omn/20211012/20211012A0A7A800.html

科技史上最炸组合“元宇宙+脑机接口”,离我们还有多远?

7. Themetaverse is the next venue for body dysmorphia online | MIT Technology Review

8. Facebookis making an augmented reality wristband that lets you control computers withyour brain | MIT Technology Review

图片


撰稿:小麦

责编:李晓涛

必爱智能


粤ICP备2021135433号-1